发表日期:2021-09-28 16:12:51 浏览次数:684
回顾
之前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琴活动的需要有四种:审美需要、驾驭性需要、自我提高需要和交往需要。如何活用这些“需要”为您的孩子弹琴BUFF加持呢?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可能同时具备,
也可能具备其中的某一项,或两三项。
总的来说,是越多越好。
当孩子弹的乐曲不好听时,你应该告诉他曲子练熟了就好听了,因为这会诱发他的审美需要。
千万不要说孩子爱表现,说孩子爱当别人面表演是“虚荣”,因为这会将学琴中力量最强的一种动力蒙上不光彩的阴影,而削弱这种动力。
更不要说“你这是给我学琴吗?!”因为事实上很多孩子就是在给家长学琴,因为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学琴的需要。经验告诉我们,目前“为家长学琴”的孩子很多,家长应该意识到这是儿童学琴中的“交往需要”在起作用,“为家长练琴”是儿童学琴的重要动机因素。
应该注意的是,儿童交往需要的对象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时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长;上了小学时学校教师成了他的交往需要的主要对象,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光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他们都是长辈,年龄还小的孩子的交往需要主要表现是获得长辈的接受与认可,但孩子到了初中左右时,他的主要交往对象就是同伴,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自主需要,独立的意识,并且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与成人世界抗衡的力量与勇气,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连老师的话也不听了”。
高压政策此时要么已经破产,要么已经受到严重抵抗。很多本来不愿意学琴的孩子就是在此时完全学不下去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与家长的“交往需要"已经不再重要,维持学琴的最后一个动力消失了。这是那些由于看到了高压的暂时效果而相信高压政策的家长始料不及的。
把自己的需要转化成儿童的需要,形成稳定持久的学琴动力
学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好琴就更需要持久的动力因素,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与家长清楚儿童学琴的需要是什么,即构成儿童学琴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要注意把自己的需要转化为儿童的需要,并且要注意把握不同需要之间的转化,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琴动力。
“需要转化”小贴士
比如唤起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她)觉得学琴有意思、好玩又好听;进而提出会弹琴可以在小朋友面前表演,可以参加演出活动,如果弹得好,还可以参加比赛,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弹琴;
告诉他,看到他弹琴你是多么高兴,你是多么愿意听他弹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逐渐给孩子听一些好听的音乐,读一些音乐知识、音乐史上的人物的故事等等,使孩子从对学琴的兴趣扩大到对整个音乐艺术的兴趣,从而达到通过学琴使孩子获得广泛音乐艺术修养的目的。
※本文内容节选自《家有琴童》(周海宏 著)
雅马哈智慧音乐厅作为雅马哈专业音乐文化的延伸,是雅马哈公司选定雅马哈钢琴专业店的(重要经销商)在各自所在城市按照音乐厅的标准建造集高端三角琴钢琴的展示、表演、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空间。可承办各类讲座、培训会、生日会、音乐沙龙、汇报演出等。欢迎各个机构或音乐爱好者前来临沂哆来咪琴行举办活动,在这里相互交流、展示、观摩、学习。